秘書處 |2022年5月19日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專訪了成都市政協常委兼港區委員召集人、香港四川社團總會執行會長、香港成都社團總會會長、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創會主席閻小穎先生,以下是專訪全文:
「知識可改變命運」,今期焦點人物──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基金會)創會主席閻小穎先生不但在其個人經歷上,以知識改變事業跑道,由法律界轉投金融界,又由打工仔改為創業。而在公益事業上,他亦與家人透過成立慈善機構,為更多國內及香港的學生,帶來教育的機會,以知識改變生命。
閻主席到北京出席會議,並於人民大會堂門前留影。
閻主席為成都市政協常委兼港區委員召集人,圖為出席政協會議。
致力支援教育 厚德載物
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多位代表,包括董家池先生(中)、董張伊麗博士(右四)、閻董瀚思女士(右三)及閻小穎先生(右二)接收大學紀念品。
「教育乃國之根本」是閻小穎主席一家的信念,因此,他與岳父董家池先生牽頭,在2010年共同創辦基金會以推動國內和香港的教育事業發展。閻主席解釋岳父、岳母及太太與他理念一致,認為國內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差距甚大,部分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匱乏,窒礙國家發展。同時,他們留意到「不少慈善機構的行政費用偏高,部份更佔捐款收入近兩成的比例,加上服務範圍跟他們想法有出入,因此決心自行成立基金會做慈善。」閻主席出生於四川,基金會以「熊貓」命名,他笑言也有美麗的誤會,「基金會的名字是『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有人誤以為受助對象是熊貓,但其實是希望透過『熊貓』這個國寶的形象,體現家國情懷,隱含推動中華民族教育發展的意思。」而基金會的一大特點是由董事內部承擔行政開支,確保每一分一毫的善款都用於慈善。
基金會成立後,在內地及香港都設立獎學金及推動各項慈善項目,十多年來累積捐款總額已達港幣千萬元以上。首個計劃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幫助少數民族的女孩子接受教育。「當時國家已有九年免費教育,但彝族同胞一般重男輕女,而且童婚現象普遍,女孩子未夠十五歲就要出嫁,所以家長不願意送女孩子去讀書。」閻主席指出,童婚現象令當時不少彝族同胞根本無法完成初中課程,同時亦造成跨代貧窮。「媽媽是小孩的啟蒙老師,如果母親知識不足就難以教育小孩,令這個惡性循環延續。」在基金會推動下,超過五百名彝族女孩得以完成初中課程,而在三年前受資助的縣城經已脫貧,不再需要設立女童班。「現在回看,能夠做到這一件確實有意義的事情,真讓我十分欣慰!」
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於內地支持不少殘疾人士接受教育,其中一位受助人,以嘴銜着毛筆寫書法,以墨寶「厚德載物」,贈予閻主席一家。
基金會亦在成都廣播電視大學(即現今的成都開放大學)為殘疾人教育學院設立獎學金。有一年,閻主席與太太到當地頒發獎學金,受助的其中一位成年學生,用口叼着毛筆寫下四字——「厚德載物」墨寶送贈,閻主席憶述這位學生因小時遇上意外,被高壓電線燒傷而兩臂截肢,學生親自向他倆夫婦道謝,「感謝熊貓基金提供獎學金,解決了我小孩的生活費,令我可安心完成課程。」閻主席得悉這位學生完成課程半年後,亦覓得穩定工作養家活兒,日後亦繼續在其社區分享故事,鼓勵他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名言閻主席一直牢記在心中,「熊貓基金的力量有限,但這次難忘的經歷,亦成為我們一家持續行善的最大動力。」
凡事親力親為 承傳家族行善
成立基金會後,閻主席一家行善都親力親為,岳父母主力籌款,他與太太疫情前幾乎每隔一、兩年都飛往內地偏遠地區,實地視察當地的學校,除了捐資建立圖書館、飯堂,為學校添置電子琴、教學用品外,亦親自義教,教學生唱歌、畫畫。他指即使學校擁有電子琴、顏料及籃球架等設備,亦缺乏老師有系統地教授音樂、美術及體育課,慈善工作要到位,尚有很多細節要下功夫。「部分學校的學生,從來沒有試過上正規的美術課,也有學生一年只有一、兩次上體育課的機會,小朋友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問題在於有沒有足夠的人手和配套提供教育。」疫情下,基金會亦積極協調內地義工到場考察設施是否到位,以及提供義教,並研究以「線上教學」。
「我希望疫情過後可帶同子女親身到當地感受一下。」閻主席到山區義教,由於地方偏遠,很多時只能住在校舍,沒有睡床,就只能將書桌拼湊在一起睡在桌上,但對他來說,能夠有機會幫助別人就是一件開心的事。閻主席指岳父母平時生活簡樸,但要捐款的時候便很慷慨;他亦感恩太太跟自己合拍,作風平實知足,「支持我做各項慈善或公職」,而一對子女對於父母花時間、心力在公益事業,也舉手贊成,「子女每年儲下來的利是錢,部分用作捐款,毫不計較。」
行事低調 冀以慈善幫助生命
2022年初,大學喜獲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雅諾捐資港幣400萬元,支持浸大中醫藥乳癌研究的工作。
基金會成立至今超過十年,一向鮮有宣傳,閻主席解釋因為家有教誨「行善不必留名」,不過,他們希望凝聚更多人參與,「單憑我們的力量十分單薄,所以我們期待更多人得知基金會的工作,從而捐款或參與義工,用生命影響生命,伸出援手。」為了接受訪問,閻主席翻查檔案才發現,原來與香港浸會大學早有淵源。2003年沙士期間,他曾向浸大中醫藥學院捐贈兩萬包「玉屏風散」顆粒協助抗疫。「當年父母曾經營生物製藥廠,和合作夥伴共同協助將中藥材製成顆粒,我看到新聞得知浸大有意向院舍長者派發中藥抗疫,於是便自告奮勇打電話聯繫浸大。」
如今閻主席與浸大的關係更為緊密,他既是浸大諮議會榮譽委員,亦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企業家委員會委員及榮譽主席。今年初,他更透過香港熊貓教育基金會捐資港幣400萬元以支持浸大中醫藥乳癌研究工作,協助大學推動科研。他指出中醫藥研究有利將中國文化廣傳,講好「中國故事」,而且中醫藥結合科研,是在傳統中西醫的道路外,開闢了第三條道路──「中學為體,科學為用」,協助解決世界的健康問題,與基金會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另一方面,閻主席母親早年患癌離世,深感照顧者的精神壓力及喪親之苦,因此他與太太12年來從無間斷資助本港的癌症服務機構,「當我得知浸大需要資助中醫乳癌研究,毫不猶豫,希望用我們小小的力量,為不幸患病者送上支援。」
持續進修 不怕蝕底
閻主席創辦的滙盛集團專注於大中華區及亞洲市場的企業融資及跨境併購等業務,服務香港及內地的客戶。閻主席的事業經歷同樣精彩,他主修法律,畢業後於知名的國際律師事務所當執業律師,專注跨境併購、企業融資及上市等法律工作。為了勝任律師一職,他在職場忙得不可開交時,仍然堅持於兩年內兼讀完成兩個內地法學碩士學位。因工作關係,他開始接觸到投資銀行的工作,對此產生興趣,更於工餘時間自學會計及金融知識。「世界上沒有天生聰明的人,需要後天努力去慢慢累積經驗,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將勤補拙。」
一次偶然機會下,他獲聘於國際投資銀行,從此轉換跑道,進入金融界。藉著努力,四年間由主管晉升至執行董事。於投資銀行累積十多年經驗及人脈後,與合作夥伴創立滙盛金融集團。積累逾二十年的經驗,由閻主席所牽頭及參與的交易總規模超過1300億美元,被問及如何取得此佳績,他形容自己「不怕艱辛不怕攰,比較捱得。」不論投資銀行抑或法律界,身邊都有很多非常聰明的人,但他初出茅廬時,兢兢業業,即使別人眼中的「髒活累活」都不怕,甚麼客戶都樂意接洽。「我們經常說笑與客戶建立了『戰鬥的友誼』,大家一齊捱過幾晚通宵,給客戶解決了疑難,自自然然就變成好朋友。」這種不怕蝕底、不怕苦的工作態度,讓閻主席日後創立金融集團,很快便獲客戶青睞,客戶不單找他們投資,更把資產委託集團管理,造就更多合作的商機,形成良好的循環。
閻主席的人生座右銘亦值得我們參考,這是出自晚清著名儒將左宗棠題於無錫梅園的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意思是抱著胸懷遠大抱負,廣結善緣,平凡生活;而看待問題要高瞻遠矚,低調處世,做事要留有餘地,成為他時刻細味的人生哲理。
不忘生活 珍惜家人團聚
閻主席愛好鑑定中國書畫或明清瓷器藝術品,從中認識每件藝術品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本身已具多項專業資格的閻主席,個人興趣也可說同樣專業,他收藏中國書畫和明清瓷器等藝術品,但他的樂趣不囿於收藏,而是親自鑑定。「要判斷一件藝術品是否屬於某個年代的歷史文物,就需要在美學、工藝及科學上,對胎土、釉料、器型有所認識,亦要了解瓷器畫面所暗藏的歷史及文化背景。」他曾經為了鑑定一件道光時期端午節題材的茶碗,與三五同好翻查大量歷史文獻,幾經艱辛,最後在道光九年四月《九江關監督祝麟貢單》中找到出處,可見其堅毅和探究精神。「我當時興奮了很多天!覺得自己所學可用在鑑定上,滿足感很大!」工作以外,他更加珍惜與家人共聚。從前在內地奔波於各省市的他,每兩星期周末就飛回香港陪父母共進晚餐,隔日又飛回國內準備下一星期的工作。如今,一身多職的他,堅持盡量每晚回家吃飯,連帶檢查子女功課。
勉勵畢業生 勇敢跳出舒適圈
於成都金融城的川港青年金融 • 科技加速器園區,此地方宛如香港的科學園,鼓勵香港及內地的年青人在該區創業。面對疫情反覆,全球經濟受挫,閻主席以唐朝黃檗禪師《上堂開示頌》內的詩文勉勵畢業生,「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職業和人生道路上,肯定會經歷無數的失敗,冀望大學生面對失敗,不要氣餒,要及時總結經驗,轉變心態,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勇敢跳出舒適圈。」閻主席確切實踐其信念,他亦成立了川港青年企業家中心,鼓勵青年人到四川創業,其公司和成都金控集團合作,在成都成立了「川港青年金融 • 科技加速器」,已成功邀得多間上市公司在四川設置研發基地,宛如香港的科學園,以設施、稅務優惠和產業配套等,吸引企業落戶,希望結合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優勢,配合四川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及數據與計算方面的人才及科技優勢,讓有志創業的年青人開拓一片天。
來源參考:香港浸會大學基金
Comments